抗凝剂的种类有很多,虽然都是为了抗凝,但是在做不同的检测时所要选择的抗凝剂也是不同的,怎样才能让我们是使用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抗凝剂,是很关键的,不然选择出错可能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,对病人而言很可能就是天差地别。现在德晟带你了解不同抗凝剂的抗凝机制。
肝素广泛存在于肺、肝、脾等几乎所有组织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。它是一种含酸基团的黏多糖,平均分子量为15000(2000-40000)。
//抗凝机制//
肝素是血液化学成分测定中较好的抗凝剂。其抗凝机制是与抗凝酶Ⅱ一起,在低浓度下抑制因子Ⅸa、Ⅷ和PF3之间的作用,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,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;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X的作用。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,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。
乙二胺四(EDTA)有二、二和三盐。EDTA盐对红、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,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作抗凝剂。
//抗凝机制//
EDTA是临检工作中较常用和较重要的抗凝剂和试剂之一,其机制是通过与水相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。EDTA还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,也不适于做止血学检验和血小板功能检验。EDTA的盐类有、、盐,均溶于水,盐较盐的溶解度大,全血细胞计数较好使用EDTA的盐。
枸橼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,从而阻止血液凝固。与血液按1:9或1:4比例使用。
//抗凝机制//
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,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+结合形成螯合物,使Ca2+失去凝血功能,凝血过程被阻断,从而阻止血液凝固。枸橼酸6mg才能抗凝1ml血液,碱性强,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。
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,优点是溶解度大。常用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、草酸和草酸铵,草酸的常用浓度为O.1 mol/L,与血液按1:9比例使用。
//抗凝机制//
草酸盐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+形成草酸钙沉淀,使Ca2+失去凝血功能,凝血过程被阻断。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,并影响白细胞形态,不能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。